疫情發生以來,昆山開發區上演一幕幕感人畫面,有推遲婚期的“防疫伉儷”、有并肩作戰的“兄弟兵”、有激情投入的“母女檔”“母子檔”——
無數“小家”匯聚抗疫磅礴之力
□蘇報駐昆山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蘇報通訊員 昆開軒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考,也是一場大戰。挑戰當前,團結就是力量。在昆山開發區,機關干部、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廣大志愿者……他們堅守一線各司其職,不舍晝夜勠力同心。
他們之中,有“防疫伉儷”書寫浪漫故事;有“兄弟兵”并肩作戰;有“母女檔”“母子檔”兩代人攜手抗擊疫情,他們堅守一線,為共同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拼盡全力。
準夫妻火速奔赴“戰場”,“大紅證書”遲到9天
同心攜手奔向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的日?;蛟S少了些牽手漫步,但愛和幸福從未缺席,這些經歷也將成為他們一輩子的回憶和驕傲。
2月28日,賈凡和金倩兩人的“大紅證書”終于到手了,而這一天比預計時間晚了9天。賈凡和金倩原本約定2月19日領證,為做好區域核酸檢測工作,他們按下了結婚“暫停鍵”。作為昆山開發區的一名年輕黨員干部,賈凡下沉防疫一線,奔赴核酸采樣點、交通卡口、社區等點位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金倩作為昆山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生,同樣每日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就在2月19日當晚,賈凡跟隨工作督查組到寶嶺社區督查時,捕捉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上前一看竟是數日未見的金倩,這才得知原來她當天在寶嶺社區進行核酸采樣工作。
戰疫一線,小夫妻有不期而遇的邂逅,也有匆匆一見的浪漫。“時間有點趕,證也領完了,咱們趕緊回到各自崗位吧。”3月30日下午4點,剛領好證的小夫妻口中念叨著,便奔赴各自防疫崗位。他們正是昆山開發區黨群部權益保障科夏春雨和妻子陶雯潔。疫情防控期間,夏春雨先后承擔了會展中心醫務接駁登記、志愿司機聯絡溝通等多項工作任務,而妻子陶雯潔在昆山高新區同樣承擔著多項疫情防控任務。兩人一個多月時間只在領證當天匆匆見了一面。
像這樣堅守一線的“浪漫”有相似,也有各自獨特之處。昆山開發區規建局黨員志愿者許峰參與多輪區域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工作,妻子作為蘇州市兒童醫院一名醫生,奔赴不同區域,在不同點位開展核酸檢測人員采集工作。不久前兩人在夏駕園富苑小區偶遇,“你錄入、我采集”書寫采樣點浪漫邂逅。蓬苑社區、蓬晨社區兩地相距不足500米,兩名社區工作人員薛正國和妻子徐紅霞卻很少見面,3月6日是徐紅霞生日,原本薛正國每年都會給妻子送驚喜,今年夫妻倆雙雙在戰疫一線,薛正國抽空發微信給妻子送上生日祝福并承諾待疫散人安,定將給她補過生日。
孿生兄弟異處同心,并肩作戰手足情深
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昆山開發區同樣有一對又一對親兄弟,并肩投入防疫一線。
震川辦事處兵希社區趙亮亮和青陽辦事處司徒社區趙明明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兄弟倆雖不在同一社區,但工作卻常常“同步”,他們上門巡查居家健康監測情況、安排區域核酸檢測、督導小區門口管控,積極宣傳防疫措施。在開展區域核酸檢測時,哥哥趙明明在花鳥市場中心廣場采樣點,弟弟趙亮亮在晨曦新村采樣點,他們在各自采樣點“同步”參與統籌工作,確保檢測有序開展。
住在章基社區首創悅都小區的林繼偉是一名黨員志愿者,參與多輪區域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工作,哥哥林文濤在樂和社區公園一號小區報名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區域核酸檢測期間負責現場秩序維護,不久前跟著弟弟“云學習”信息錄入工作,隨后也穿上“大白”當了一名信息錄入員。
兩代人以抗疫為榮,激情守護共同家園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同樣也有著母女、母子攜手上陣,用實際行動守護著共同的家園。
在合興社區興華園小區,有這樣一對志愿者母女,母親蔣麗峰是位熱心居民,平時熱衷志愿服務工作,女兒莊佛雅是名在校大學生,也是一名黨員。得知社區需要志愿者,母女倆第一時間報名。區域核酸檢測時,蔣麗峰參與現場秩序維護和后勤保障等相關工作,莊佛雅穿上“大白”參與信息錄入工作,“能為疫情防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和女兒都感到很榮幸。”蔣麗峰說。
在昆山開發區,還有很多像蔣麗峰母女那樣,上演著兩代同戰疫的故事。西灣社區西灣新村的高永珍退休前也是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帶著兒子王思磊參與小區出入證辦理、秩序維護等工作。寶嶺社區匯景公寓,母親繆輝和女兒繆映霞一起,參與區域核酸檢測現場秩序維護工作。
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在疫情面前,昆山開發區機關干部、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廣大志愿者,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負重前行舍“小家”為 “大家”,共同期待“疫”散花開那一天早日到來。